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靈修]打坐的步驟方法

1. 準備一個大小坐墊各一個,一條蓋腳巾(大圍巾或浴巾)。

2. 打坐的地點,空氣要流通,但風不可直接吹在身上,須注意打坐時身體各部位都不可受風寒,最好是風從上方或背後流通,總之不可感覺到有風吹拂。

3. 打坐的地方最好是在書房或客廳,最好不要在臥室,尤其不要在夫妻同宿的房間。

4. 面對一塊素淨的牆壁,面對著牆壁而坐,間隔約1-2公尺,牆壁面不要太亂或太花,週遭環境要整齊,以免影響心識,面壁而坐為曹洞宗的坐法。

5. 兩腿雙盤,雙手相疊大拇趾輕輕相抵,置於腿上,為毘盧遮那那佛的七支坐法,此種姿勢會在頭頂、額頭、喉部、肩膀、胸部心臟處、小腹丹田及腿部等部位形成7個小磁場,而能吸收宇宙中的能量,對身體和心靈產生淨化作用,最容易入定。所以打坐時能雙盤最好,不能雙盤,就用單盤,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腿上。單盤不行,也可用散盤,即兩腳交叉,前腳腳跟要緊貼後腳的踁骨,保持接觸狀態。

6. 打坐時一定要使用坐墊,不可以直接坐在地上,太寒,對身體反而不好。雙盤僅需使用大坐墊。單盤或散盤除了大坐墊外,另需把小坐墊放置在屁股下面,與雙腳的膝蓋,形成三角形的支點,才坐得穩而坐得久。

7. 打坐時,姿勢要正確:
(1)腰要挺直。
(2)肩膀與臀部擺齊,在一個平面上。
(3)頭頂跟海底(臀部著地之處)要齊,成一直線。
(4)鼻與肚臍齊,成一直線。
(5)單盤或散盤時,腹部略往前壓,但不可用力。
(6)盤腿坐好後,覆上蓋腳巾。由於膝蓋是彎曲的,毛孔會張開,容易受風,所以一定要用蓋腳巾保護腿部,以免受到風寒。
(7)上牙齒與下牙齒對齊。
(8)舌尖輕輕放在上牙根牙床部位,不要用力抵,如此氣才能對流。且會分泌唾液,不會口渴。
(9)下巴稍向後縮,把頸椎放正。
(10)眼閉8分,把眼珠放在自然的部位休息,不要亂轉動。如不習慣,眼睛亦可全閉,缺點為容易打瞌睡。
(11)左手疊放在右手上,大拇指相抵,左手司智慧,右手司慈悲,我們因智慧不足,須開啟智慧,故左手在上,藉以啟發智慧。佛及菩薩已具足智慧,故右手在上,啟運慈悲。
(12)結好手印後,放在下腹部兩腿的上面。如果手短,無法很自然的放在腿上,可以在手的下面墊一條毛巾。

8. 坐好後,左右搖晃3-4下,向鐘擺一樣,讓身體自然回覆靜止狀態後,緩緩用鼻子吐氣,想像身體像洩了氣的汽球,慢慢吐氣,然後即保持自然的呼吸狀態,重點是全身都要放鬆。

9. 初坐時,會覺得心靜不下來,想東想西,妄念很多,隨它去,不要故意去停止。如果念頭實在太多,影響到心定不下來,就起個念頭「沒有理他」,也就是要跟腦袋裡的雜念不相應,想像一下家裡的冰箱壓縮機很吵,可是我們都沒聽到(聽而不聞),就是那種情況。千萬不要阻止自己故意「不理它」,因「不」有抗拒的意識,是一個很強的念頭,也是一種雜念。

10.打坐初期會發現妄念越來越多,這是進步現象,其實這些雜念平常就在腦子裡跑來跑去,只是我們感應力低,感受不到。一打坐,心靜下來,原來感受不到的念頭,就都感應到了。這些雜念出現以後,沒有相應,不再抓取的話,就洗掉了,換言之,念頭跑出來後會自然消除,這也就是身心自己在進行消除雜念的工作。

11.有些雜念會伴隨著聲音或影像,乍生乍滅,可以使我們體悟到一切如幻,重點是要抽離自己,沒有理他,不要跟念頭相應,不要被念頭牽著走。(在我打坐的經驗裡,曾經看到自己的影像,好像照鏡子一樣,乍起還滅,來不知從何處來?去不知去哪裡?就是幻影的明證,所以金剛經說如夢幻泡影。)

12.保持心不動念的狀態,讓從前累積下來的雜念,逐一消除。念頭越少,感應力就加強,想像看如果我們的身體蓄積了一定數量的能量,念頭越多,每個念頭蘊藏的能量,平均起來就越少。念頭越少,每個念頭積藏的能量就越多,力量就越大,磁場就越強,生命的力量自然就會增強,容易心想事成。

13.打坐中,由於各部位的器官與心臟會形成同步的振動,血液循環會加速,各器官的氧氣會增加。同時手指、兩腿、舌尖及牙齒等平常往外散發能量的部位,在特定的姿勢下,散出的能量又被身體接回來,沒有消耗掉,所以容易蓄積能量,身體的狀況就會獲得改善和突破。

14.常打座的人因為能量強,睡眠飲食都會減少,而且在打坐中獲得能量的補充,使原來身體內部因為能量不夠造成的病變,獲得自我治療的功效,只要方法對,身體自然好。

15.透過打坐的訓練,定力增強,不容易受外界人事物的干擾或影響,冷靜而不慌亂,腦筋自然清楚,智慧湧出,應付問題的能力增強。

16.雖然是靜靜的坐著,但身體內部的小宇宙並沒有停止活動,反而是不停地在運動,所以打坐時,很容易出汗,要準備一條毛巾擺在旁邊隨時擦汗,不可受涼。

17.初打坐時,不要貪心,坐10-15分鐘即可,心靜下來後,再逐步把時間加長。

18.下坐時的動作:
(1)先起一個下坐念頭。
(2)吸一口氣,然後如同上坐時一樣,身體左右搖擺3-4下,自然靜止。
(3)兩手手心互搓,搓熱後,從頭部、眼部、臉部、手部及身體按摩數下。
(4)用兩手的大拇指在上面一隻腳的腳心,從腳心往腳尖劃3下。
(5)把腿往下移一點,重複做一次劃3下的動作。
(6)把腿移離另一隻腳,放到地面上,再重複做一次劃3下的動作。
(7)腳心著地,曲起膝蓋,左右兩手大拇指分兩邊按住膝蓋關節凹入處,餘4指併攏分別壓住膝蓋窩的凹入處,兩手同時緊壓、放鬆、緊壓、放鬆、緊壓、放鬆,共做3次。
(8)對另一隻腳,重複上述(4)至(7)的動作。
(9)結束後,即可下坐。

19.上坐前或下坐後,可伸展伸展身體,做點體操柔軟筋骨。打坐時膝蓋、雙腿、雙腳和屁股會酸,也會痛,都要「沒有理他」。

20.打坐的時間可以視情形逐步增加,理想的情況是每天至少要坐1次,時間1小時。

21.哪些時間不可以打坐:
(1)剛吃飽飯半小時內。
(2)狂風暴雨或天候異常時。
(3)情緒激動時。
(4)生病時。

22.打坐中,不論任何事都「沒有理他」,電話最好取下來,以免干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