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心理學]劉翔摔倒 與“看客”心理

核心提示:時間僅僅過了四年,我們發現似乎一切都有了改變。或者說,在期待與失望中,人們已經悄然完成了一種轉變,由單純對成敗結果的關注,轉向了造成這種成敗的背後原因的剖析。劉翔的“意外摔倒”,給民眾造成的心理衝擊明顯小了很多,在不少人心中,這名曾創造奇跡的“飛人”已經走下了神壇,他在賽場上的表現,不僅僅是個體的命運、得失,而且牽連到太多的利害關係。
當地時間8月7日上午,倫敦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預賽第6組比賽在“倫敦碗”打響,中國田壇頭號明星劉翔在發令槍響之後順利出發,但在“攻擊”第一個欄架時,左腳直接踩到了欄架摔倒在地。時間仿佛短暫凝固,但隨之而來的,是沸騰不止的聲音,且輿論的強度絲毫不遜色于四年前劉翔在北京奧運會上突然退賽所引發的議論狂潮。
這次對劉翔的關注與討論,從各個角度反映出民眾的一些心理變化。若說上屆奧運會的退賽,讓人遺憾多於其他,那麼這一次的摔倒,則讓人少了很多驚愕,曾經的期許,或許被這位飛人四年前的退賽大打了折扣,因此在各種聲音中,“意料之中”、“表演加被迫”之類的言論明顯佔據高地。
我們仍然記得劉翔八年前奪冠,身披國旗繞場一圈的場景,那個時刻所激發出來的民族驕傲感是如長江之水般滔滔不絕的,一方面確實是因為110米欄花落中國的意外之喜,另一方面便是長期在“民族自豪感”的灌輸之下生成的集體無意識體現。這種情緒的軌跡延伸至北京奧運會時,作為最受期待的運動員,劉翔在關鍵時刻轉身下場,一度引發國人怒罵,紛紛恨其不爭,暴烈的情緒下,曾經的勇士在人們口中瞬間淪為懦夫與小人。
然而這一次,不管爆發出來的各種聲音體現得如何激動,我們都不難發現這其中不乏明察之見,相對於前幾年在渾沌中一股腦兒將情緒傾泄至運動員身上的表現,如今的聲音更多傾向於“個體運動員在體制之下不得不異化表現”的認知。雅典之戰劉翔的突出成績,無疑替“體育強國”的盛名增添了一道光環,無論是出於對榮譽的堅持還是對驕傲的保守,“飛人”的神話顯然都是不能破滅的。正是因為神話不允許被破滅,因此寧願讓運動員以傷病之由退賽,也不能讓有可能產生的失敗來埋葬曾經的輝煌。事實上,這個有關劉翔的“體育暗語”已並非秘密,而人們之所以願意給予劉翔個人以理解和寬容,也正是因為看到了現象背後的本質。
時間僅僅過了四年,我們發現似乎一切都有了改變。或者說,在期待與失望中,人們已經悄然完成了一種轉變,由單純對成敗結果的關注,轉向了造成這種成敗的背後原因的剖析。劉翔的“意外摔倒”,給民眾造成的心理衝擊明顯小了很多,在不少人心中,這名曾創造奇跡的“飛人”已經走下了神壇,他在賽場上的表現,不僅僅是個體的命運、得失,而且牽連到太多的利害關係。從非理性的情緒釋放,到冷靜地進行邏輯、成因分析,將個人的歸個人,體制的歸體制,關注賽事的人群,儼然完成了從簡單思維中的一種抽離,賦予體育更多的理性思考。
“體育精神不再”,是人們頗為擔憂的問題。蓋因與體制過於密切的關聯,使運動員個體難以對抗一些不合理的安排,他們或者成為刻意安排下的“敗將”,或者成為漠視規則下的被驅者,又或者成為無可奈何的“逃兵”,這些灰暗與過失,在內幕不明時,仍需個體為之承重和買單。在個體尚無法完成與體制的切割時,無辜、委屈自然會如影隨形,只是,看客們已由曾經的霧裏看花變成了現在的洞若觀火,無論輸贏,我們都能淡定了。( 網易體育   )

沒有留言: